-
刘伟等: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预期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5%左右增速目标。展望2025年,全国人口减少、市场预期偏弱、支柱产业调整、地缘政治风险、能源格局变动等国内外因素仍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收缩的格局,且需求收缩大于供给,整体依然低于潜在水平。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汇率及货币风险、贸易摩擦风险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点。鉴于此,2025年的政策目标仍需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运行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应该以需求、供给双扩张为主,以市场环境管理为辅。
2025-04-03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林岗: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
本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包括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相互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等做了阐发,在明确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个命题的同时,还深入讨论了生产者的价值转换系数与其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的新命题。
2025-04-09 来源:教学与研究 -
逄锦聚:构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学说
2025-04-07 来源:人民日报 -
陈伟凯:分析政治经济学: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复兴
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经济学领域的复兴,分析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逐渐发展成为当前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流派。分析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强调理论表达的精确性和严谨性,重视微观与宏观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采用多种分析工具和分析范式,是推动我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理论资源之一,在深化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分析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非马克思主义研究过多而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纲领弱化、过于强调理论表达的一般科学规范而忽视理论探索的方法论指引,以及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等问题。为更好地发展,分析政治经济学在未来应当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纲领,处理好与辩证法的关系,并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
2025-03-26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
-
[人民日报] 刘伟: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22-08-31 来源: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守英: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同性与独特性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既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农情,又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能否兼顾好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关键。以要素重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革命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独特性的同时,推动以要素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革命,最终把我国建成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2023-05-09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邱海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2023-01-31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元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
2022-11-08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