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顾海良:全面深化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24-10-16

内容摘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进一步解放”系统理念中得到显著跃升,生成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演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特色和学理意蕴。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的进程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到“三个进一步解放”理念,展现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发展的新的意境。


一、“三个进一步解放”系统理念的意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阐释中,提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理念。立足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从“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强调,三个进一步解放”阐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条件: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和“必然结果”;而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都是“为了更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激发起全体人民更大的积极性、更高的主动性、更强的创造性,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习近平对“三个进一步解放”的阐释,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拓展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思想解放、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之间的协同作用和综合效能,彰显了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布局和根本目标上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多年,“三个进一步解放”有机结合和协同并进,开启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同时也提出了这一集成理论的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问题的阐释中,再次提到“三个进一步解放”,作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一新的概括,拓展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的境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程中,解放思想是在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总开关”;同时,解放思想、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的。

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集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过程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论的系统集成不断推进,渐次形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新成果,最为显著地体现在以下十大理论上。

一是新常态理论,确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的发展目标。2014年7月,面对当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习近平提出新常态理论,着力达到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四个“转向”,即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习近平提出的以“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为目标的改革理念,成为近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是基于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叠加、各种风险环生和多重挑战陡增态势,对解放和社会生产力作出的战略性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常态都以从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及其关系的统筹协调上,立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力推进社会生产力全面进步和跃升。

三是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在2015年制定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时首次作出系统阐释的。新发展理念涵盖的“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系统理念,涉及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挥着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整体作用;阐明了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理论观点;确立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导方向和根本方法。

四是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新判断,凸显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要求。习近平提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和根本要求。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以解决好、处理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内在要求和根本规定。

五是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理论,系统地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战略支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根本途径,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基础,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必由之路。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要求上,提出了建立六个“体系”和一个“体制”的系统观念,即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总体思路,勾画了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系统集成理论。

六是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探讨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进一步阐释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制度性和体制性的特征和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规定,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在对这一基本制度“显著优势”的阐释中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七是新发展格局,凸显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主题,彰显新发展阶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新的变化和新的要求。新发展格局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形成新发展阶段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结合,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八是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要为目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产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要求塑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生产力发展动能,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发展势能。在根本上,就是要推动社会生产力自身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高,要求发挥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使得社会生产力达到整体上的根本跃升。

九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的宣示,是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担当和崇高理想的宣示。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特色的深刻阐释,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

十是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内涵,引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生,形成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体制机制、新的管理模式,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质生产力所昭示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新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标格和路向。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的发展要义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和理论,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最重要的道理就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系统集成,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的理论系统,显现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集成。

一是从全面深化改革的“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系统观点,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判断,再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新概括,构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架的制度规定及根本优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到“三个进一步解放”系统观点时,对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的阐释,强调“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提升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的制度规定和体制安排的内涵。

二是从经济发展新常态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架的演进逻辑,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的统筹协调,成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逻辑演进的必然过程。

三是新发展理念以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的深度结合,形成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架的主导和主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新观点,丰富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四是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再到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的过程特征和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等新观念,擘画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的发展路向和战略目标。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彰显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向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系统化”升华中的学理规范及过程特征,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要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是新时代习近平经济思想发展的集中体现,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立场。在系统集成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更为深刻地蕴含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确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出发点和归宿,彰显系统集成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阐释中强调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原则,明确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集成不断深化的政治保障和根本立场。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系统集成,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贯彻和落实的重要成果,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和任务的重要内涵。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同解放思想与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有机结合和协同并进。只有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本质特征,才能与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接续推进中,只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和结构的交互作用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内在的作用及其本质特征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才能达成“三个进一步解放”的综合效能和整体势能。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系统集成理论还表明,只有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相适应,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坚实的保障。


顾海良,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经济研究(2024年第7期)。文章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统一注明出处人大政治经济学论坛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