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
刘伟: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时间表。会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集中体现于对“关键时期”,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体制机制健全和变革,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完善,做出系统的部署。
2025-01-03 来源:经济学家 -
黄泰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和任务
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能够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均没有现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能够作出科学解释、给予科学指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构建中国经济学。我国实现了比其他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更快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理论,具备了构建新的经济学说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条件。中国共产党从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和任务不断明晰的发展过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前已经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经验,我们创立中国经济学的首要任务也需要对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研究假定、研究主线、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作出科学的阐释。
2025-01-19 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
齐昊等:服务型制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
科技创新所催生的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重视新模式的形成。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看,新模式是新兴生产方式的表现,从而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汇之处。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服务型制造是数字经济时代新模式的重要代表。当前,服务型制造广泛应用数字技术的创新成果,在生产过程及消费过程中有效配置数据要素,在产业层面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高水平优化组合。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服务型制造所体现的生产力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标准,分析这一新模式的生产力特征对正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5-01-10 来源:经济学家 -
刘守英:推动城乡权利平等开放 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构建起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2025-01-06 来源:新型城镇化
-
[人民日报] 刘伟: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22-08-31 来源: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守英: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同性与独特性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既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农情,又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能否兼顾好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关键。以要素重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革命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独特性的同时,推动以要素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革命,最终把我国建成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2023-05-09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邱海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2023-01-31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元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
2022-11-08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