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刘元春:中国经济有能力快速回归向好发展轨道

发布时间:2020-03-12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2日讯(记者 马常艳)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

“纵观近百年历史,没有哪一场大疫导致一个大型经济体出现长期停滞,经济一般在疫情消退后1个季度左右就回到正常发展轨道。”刘元春认为,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

刘元春分析指出,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巨大。疫情带来的冲击,无法撼动中国市场的自我良性循环。居民消费升级、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将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而且,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互联网经济与网上办公等新业态的发展,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在疫情中保持有效运转,缓冲了疫情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刘元春强调,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决定了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

刘元春认为,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

对于疫情下须重点提防的风险点,刘元春表示,第一,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是最大的灰犀牛。虽然不会造成大面积失业问题,但就业形势明显吃紧。第二,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第三,要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第四,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第五,要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第六,要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

(责任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