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邱海平: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4-03-30

内容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的光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二十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的现代化思想取得新飞跃、达到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性及其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的光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二十大报告标志着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的现代化思想取得新飞跃、达到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性及其重大意义。


一、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地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围绕这个中心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十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了其具有的里程碑意义,从而论证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利条件和客观依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有各方面有利条件,同时又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是一场新的重大考验,因此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思想方法指导。二十大报告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主题,首次提出了“两个行”的重大理论命题,然后在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基础上,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新的概括。报告进一步对“两个结合”的具体内涵和核心要义进行了阐述,科学揭示了党的理论创新和事业发展规律。“两个行”和“两个结合”不仅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而且指明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在理论和思想方法上的根本要求。同时,“两个行”和“两个结合”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总方针和科学方法论,对于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报告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不仅极大提升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进一步论证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而且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想指导和方向。


二十大报告围绕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要义和根本内涵。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战略布局和战略部署。


总之,二十大报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的完整思想体系,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关系,认识到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支撑,从而深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中的理论逻辑,深刻认识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形成与确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要范畴,在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系统理论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这个范畴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正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改革开放在理论认识上的高度自觉一样,“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理论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认识上的新飞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理论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命题。必须从党的现代化思想发展过程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的思想发展过程出发,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十八大以来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实践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实践来源,准确把握其科学性。


从党的思想和实践发展历程来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持之以恒的奋斗目标,实现国家独立和现代化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最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经济制度基础;“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现实进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经历了曲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大踏步向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更加牢固的制度基础,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更加主动的精神力量。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是一个梯次递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同时借鉴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明与文化成果,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和规律,对于现代化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


从我国新时代发展实践来看,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从改革开放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进入全面深化和系统集成阶段,经济社会进入整体性全面发展阶段,这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实践过程,是一个从点到面再到体、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在以往改革开放发展基础上,十八大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系统集成的新阶段。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正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出发,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新命题。


2013年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即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这就深刻揭示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规律。2013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处理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论断。这就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概念,是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2014年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就指明了我国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方针。2015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在一些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三个重点。这就深刻指明了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为我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6年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017年,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目标,同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要任务,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2020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一系列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且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关键核心技术、信息化、城镇化、公平、法治、健康、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国家文化软实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阐述了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对于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一个新高度和新境界。2020年在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概括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们党在现代化理论上的高度自觉和在实践上的高度自信,为突破对于现代化模式和标准的传统认识和单一化理解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引。


正是在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基础上,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新概念,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了系统的战略布局和部署。从一定意义上说,二十大报告就是一部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文献,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全面系统地回答了中国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道路、原则、方向、路径、方法、重点和着力点、本质要求、世界意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的相同之处,更符合中国实际,彰显了中国特色、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实现了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创新。


三、深刻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性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系统理论,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全面认识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刻把握这一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一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的统领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这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并且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相区别而且相竞争的现代化。从世界发展历史和现实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先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中国式现代化还在进行时,而不是完成时,前途光明,鼓舞人心,但困难和阻力也是巨大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发展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深刻理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性。


二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中国特色”的逻辑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不仅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区别,而且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中国特色”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表现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的中国特色,也是理解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式现代化是让14亿多中国人一个不落地进入当代现代化生活境界的现代化,在这种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如果在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那么现代化的进程必将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引发不稳定甚至动荡而止步,因而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要坚定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要牢固确立全体中国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精神,这就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物的极大丰富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促进全体人民精神富裕和人的现代化,调动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磅礴伟力。要让十几亿人都享受现代化的物质生活条件,必然要求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持续的经济增长,这就必然存在巨大的物耗能耗,而我国和世界资源环境存在硬约束,从而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照搬西方国家高能耗高物耗的现代化路子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主动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原因。可以说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直接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究竟能走多远。正因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不二选择,所以我们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以最小的物耗能耗谋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力量。正因为中国式现代化虽然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但我们选择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和目标,所以,中国式现代化是能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型现代化。正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目标是一种新型文明发展道路和方向,所以说我们创造了或者说正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从而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和最终实现,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与样态。我们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仅仅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而是更要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五个方面“中国特色”为重点,深入研究实现这五个方面“中国特色”的内在要求。


三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拥有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正因为如此,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而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发展效率和效益,所以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调动全体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在政治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时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让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所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现代化,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同于并且是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型现代化,必将产生深远的世界影响,也必将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种干扰,所以必须站在人类道义和世界真理的至高点,努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转型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所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五个重大原则,这五个重大原则是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指明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人民立场和价值、根本道路、制度体制保障和精神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要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现代化的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出发,进一步丰富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涵的理解。二十大报告是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集中表达,阐述了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同时必须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的一系列思想进一步深化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内涵,提高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认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五要从二十大报告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出发,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布局和部署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支撑,深刻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性和必然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于二十大精神认识的深刻性和系统性,为我们从学理道理哲理上深入研究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重大实践问题确立正确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和战略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总之,必须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央重要文件和二十大精神为依据和引领,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指导,科学认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利条件,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为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作者:邱海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注: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评论(2023年1月)。文章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统一注明出处人大政治经济学论坛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