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十七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解十讲开讲
发布时间:2025-07-122025年7月9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解十讲”开讲仪式暨第一讲隆重举行。本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0401教室进行授课,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和其它企事业单位的近二百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学习。
上午八点半,首先进行的是第十七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开讲仪式,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于春海教授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刘伟教授领衔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成果,它的出版不仅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举措和成果,也是致力于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具体实践和突破。“政治经济学大讲堂”一直致力于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宣传阐释工作,希望学员利用好这一国内最高水平和最具影响力的平台,深入研讨、交流互鉴,提升研究水平,为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发表了致辞,他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历程与重要地位,并向学员们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历史和成就,鼓励学员们为中国经济学研究和高校教材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范欣教授主持了开讲仪式和第一讲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于春海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范欣教授主持开讲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一级教授刘伟作为教材主编和本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第一讲的主讲嘉宾,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教材建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问题》为题进行了讲授。

刘伟教授指出,中国经济学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课程建设还是教材建设方面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的习近平经济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特别是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充分的依据。中国式现代化进入到不可逆转的历史阶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也会出现当代人类文明进程和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系列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回应时代的关切。随后,刘伟教授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特性问题为学员做了系统介绍和阐述。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因而具有科学性。与自然科学不同,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旨在发现和揭示社会运动规律,考察客体具有历史性,考察主体具有价值取向性。以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必然反映并服务于占统治地位和具有历史先进性的阶级的利益诉求,反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与矛盾运动,因此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在当前条件下的表现,也是其先进性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中,既要坚持提升科学性,同时又要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性。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方面,作为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历史发展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历史的,因此具有历史性。与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科学的重大学说迭代往往是建立在对原有理论的系统性批判基础上。刘伟教授同时强调,社会科学的批判性不是要割断思想发展的历史,不是要否定包括政治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发展进程中的继承性,而是批判地继承。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即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回应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其带来的挑战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是空前的,这些都迫切需要经济学者深入分析并给予理论回应。我们要立足中国的伟大实践,扎根中国大地,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发现时代提出的真问题,以建设性态度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刘伟教授认为,经济学首先是都是植根于特定民族、国家经济具体发展历史实践,只有解决了本民族的问题,才能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认识和经济规律,进而使源于本民族、本国的经济学产生广泛的世界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所蕴含的独特规律的提炼和总结,这些规律必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宝贵经验。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思想性与逻辑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基于中国发展实践,提炼范畴、概念和思想观点,也要注重分析范畴和概念以及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刘伟教授强调,一个学科要有完整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才能更好地构建良好的话语体系和形式结构。他以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为例进行说明,认为数学表达不仅是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更是对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进一步发现与证明。但同时,经济发展约束函数中的变量增长速度之快,使得数学本身的应用容易陷入“多维陷阱”,因此必须坚持把思想性和逻辑性统一起来。
最后,刘伟教授还着重强调了教材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和国家事权的特殊性。他指出,中国系列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核心在于思想引领,这得益于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他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以来,根据中国实践提炼出的十八个重要经济思想,这些源于实践、有别于西方的经济思想成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只有深入理解这些思想,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刘伟教授强调,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这意味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而不是个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呈现。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为例,说明严谨的教材审校机制,体现了国家对教材思想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高度重视。

授课结束后,范欣教授对刘伟教授精彩的讲授内容表示了感谢,并主持了课后问答环节。学员踊跃提问,内容涉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自主知识体系和三大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刘伟教授一一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鼓励年轻学者深入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学术观点,不断取得进步。

至此,第十七期政治经济学大讲堂开讲仪式和第一讲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