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2-24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于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在吉林财经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宣部批准设立的七家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政治经济学评论》编辑部、《上海经济研究》编辑部、《税务与经济》编辑部、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协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等全国五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吉林财经大学师生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开幕式、主旨演讲、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等环节。
在12月1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教授首先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深刻塑造着当前中国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在加速演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防范化解风险,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笃定前行。以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是党和国家立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实践总结。刘伟教授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够围绕论坛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思想的深度碰撞中创造出更多的学术火花,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实践规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创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孙杰光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了“5个必须坚持”、“3项统筹”,部署了“9大重点”任务。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举办本届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分享研究成果意义重大、恰逢其时。他简要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以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学校以中宣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为平台、以《资本论》研究为特色、以《政治经济学》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为支撑、以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会刊《当代经济研究》为理论阵地、以《资本论》文献馆为文化载体的“五位一体”学科体系和育人体系。强调围绕国家“五大安全”领域等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服务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贡献吉财力量。
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专职副主席)刘立新在致辞中指出,吉林省是社科理论大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镇之一,学科历史厚重,成绩斐然。吉林财经大学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希望吉林财经大学继续努力,充分发挥中宣部首批认定的7所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作用,巩固理论经济学学科传统优势,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不断推出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做出新贡献。
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张洪彬在致辞中指出,吉林财经大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上,汇聚了一批政治坚定、学术扎实、创新求索、服务地方经济的研究团队和中青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财经领域人才。希望吉林财经大学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凝聚思想智慧,深入研讨交流,相互借鉴学习,集众智、汇智力,不断夯实传统优势学科基础,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聚焦内涵建设,在推动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建设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突破,做出新贡献。
开幕式由吉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童猛主持。
开幕式结束后,大会进入主旨演讲环节。
在第一阶段主旨演讲中,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教授、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教授、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先后发表了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伟教授发表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现在最大的政治。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后,把高质量发展提高到空前高度,作为首要任务,作为要坚持的主题,从理论上作了系统阐释,从实践上作了系统的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达成作出了战略举措方面的充分准备,意义重大。刘伟教授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宏观上供给和需求协调均衡、微观上高效率、结构上协调、高水平开放和安全的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阐述了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创新、高水平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和高水平的安全之后,刘伟教授说明了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在演讲的最后,他强调指出,只有转变发展方式,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洪银兴教授演讲的题目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发展路径》。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首创,内涵非常深刻。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对中国式现代化横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需要从经济学视域深入研究它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是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生产力性质的思想,马克思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里的生产力性质是指生产力的水准和形式。新质生产力就是指生产力的新水准、新形态,新质生产力的“新”指的是它的时代特征。从历史上来看,世界范围的几次科技和产业革命产生的新的生产力都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的质的飞跃,都是新质生产力。新时代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四个方面,洪银兴教授说明了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和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提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实的表现就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逄锦聚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他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高质量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关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分配关系,建立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宋冬林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他指出,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对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而言,新质生产力强调的是对于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产业基础进行裂变重组,通过重构产业生态、重组要素资源来开辟发展新的赛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而构建起具有东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的生产力关键是发展新产业方向,质的锚点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倒逼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发展理念升级,进而打造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体现在构成要素新、组合方式新和作用方式新。最后,他介绍了目前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模式,主要有通榆模式、一汽模式和长光模式,以及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实现东北振兴新突破的现实路径。
第一阶段的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
12月17日上午举行的大会第二阶段主旨演讲中,有7位专家学者先后做了演讲。
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西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尹庆双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政治问题,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表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政治与经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辩证逻辑,这对我们不断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学科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物质是基础,制度是关键,而人的全面发展是核心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权利开放差异与城乡不平等》。他指出,从城乡不平等的角度研究现代化,其本质是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而实现这种发展转型的关键是要实现体制和秩序的转型,即从传统的体制和秩序转向现代的体制和秩序,核心是建立权利开放秩序。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的秩序转型先是转向了精英权利限制秩序阶段,而后转向权利开放秩序阶段。在整个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就是不平等问题,城乡不平等是其重要方面。城乡不平等的根源是城乡二分思维、二元经济变一元经济的结构主义观点和被忽视的城乡权利差异。解决城乡不平等问题,核心是实现城乡的权利平等开放。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颜鹏飞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论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的方法》。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应该有自己的现代化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该遵循总体性唯物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以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这是从属性发展观题中必有之义。研读经典方法论的历史逻辑,应以历史问题研究为学习主题,从中把握规律、增强定力、汲取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原磊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推动共同富裕的产业政策》。他指出,推动共同富裕的产业政策要在统筹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将选择性产业政策、功能性产业政策和调节型产业政策相结合,以市场机制为手段,引导资源在不同产业、不同价值创造活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优化配置,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
吉林财经大学原副校长、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堡骏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何以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要被赋予特殊的理论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做西方发达国家趋向的而现在还没有达到、或者还没有做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跨越性地继承西欧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要以《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为核心,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揭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时代潮流的必然性;另一方面要审时度势地以《资本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并根据我们所处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四川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蒋永穆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重在“精准”》。他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精准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以精准为第一要义,以现代化为核心,以坚持工农协同发展为基本要求,以系统推进为根本方法,以建成农业强国为最终目标。要精准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运用现代农业装备,精准实施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
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孙杰光研究员演讲的题目是《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的吉林实践研究》。他指出,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立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使命,是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战略定位。从实践的角度,吉林省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体现紧扣五大安全战略任务的全方位布局。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关于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论述,东北人民砥砺奋进,全国人民关心支持,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第二阶段主旨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富胜教授主持。
12月17日下午举行了十组平行分论坛讨论,64位会议论文入选者聚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研究”“加快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三农’问题研究”“公有制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数字经济与数字资本主义研究”“东北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经济学范式与政策效应研究”等不同主题进行论文宣讲、交叉点评和相互讨论,现场学术气氛浓郁,思想交流活跃。
12月17日晚上,论坛特设了中心主任联席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辽宁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12月17日晚上,论坛还特设了期刊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财经科学》《社会科学战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经济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经济纵横》《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等十多家期刊和报纸的编辑共聚论坛,围绕《期刊平台助力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和分享,共同形成了一个迸射思想火花的大语境。
12月18日上午举行的大会第三阶段主旨演讲中,有7位专家学者先后做了演讲。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何自力教授做了题为《正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的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经济存在去工业化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构建维护和提升制造业优势,阻止和克服去工业化趋势和风险是经济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也是最大的政治,双循环理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而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解决这一课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谢富胜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我们可以以此为参照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即参照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经济循环-经济范畴”体系结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系统内部运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化则包含“一般-特殊-具体”三个层次,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为分析中国问题、构建理论体系提供指引。
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葛扬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质量发展》。他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问题导向,要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要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中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要在强化创新引领、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中推进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百年视野下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经验与启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特殊国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工业化优先特别是重工业超前发展、继而注重农轻重协调并举、进而实现工业化超常规加速发展并最终转向开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独特道路。这种工业发展路径,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性、工业体系完备性和空间布局均衡性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广大发展中经济体提供了成功工业化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中求突破的工业化政策是中国成功工业化的根本原因。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俞建群博士演讲的题目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建设网络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公有制制度底座提供技术基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助推新的生产关系和其他新型社会关系的形成,推进数字生活方式、数字生产方式、交流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成为一种新生产力,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与产业革命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乔榛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发展,需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高质量发展把协调看作是内在要求,需要运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协调得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开放是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需要新型举国体制助推开拓;高质量发展体现共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需要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促成。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资本论》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朝科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人民权利发展指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的新视角》。他指出,马克思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关于人这一特殊社会存在物生存和发展一般规律的思想,包括人的属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及其与生产的关系、人的权利及其实现等等,这些无疑是我们从“人民是阅卷人”的视角深化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12月18日第三阶段主旨演讲由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祝国平教授主持。
12月18日上午举行的大会第四阶段主旨演讲中,有7位专家学者先后做了演讲。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政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与主要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工作的重要论述》。他指出,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决定了国有企业要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和支持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所有经济体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实现国民融合、国民共进。不同所有制经济都要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贡献,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各种风险挑战。
西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何爱平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经济价值生产及其再生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她指出,数字经济的价值生产及其再生产过程并没有完全脱离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石的价值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但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生成了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殊性。从数字经济的价值生产及其再生产过程的理论分析中,可以窥探到数字经济新形态运行的规律,从而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有益借鉴。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晓钦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人文经济学:习近平文化思想与经济思想的融合视角》。他指出,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产力,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经济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将人文精神融入市场经济,让人文精神成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与市场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向国成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对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的思考》。他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四层分析逻辑下,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分工与市场、计划思想,结合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来阐释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可以实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赵秀丽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数字平台中创意劳动的劳动主体性研究》。她指出,数字平台中创意劳动的劳动主体性和劳动者主权地位的提高,从边际层面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冲击,创意劳动份额的扩大和劳动者主权地位的提升,是一种劳动权利的回归。数字平台中劳动者主体性的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重要论述找到最基本的理论旨归。
辽宁大学经济转轨中心主任于金富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的统一》。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共同特征与民族形式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应当体现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更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要构建共同特征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现代化新模式。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建国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他认为,中国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与挑战,未来要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关键举措在于努力提振生育率、积极应对老龄化、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以及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12月18日第四阶段主旨演讲由曲阜师范大学副校长、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刚教授主持。
12月18日举行的闭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主持。
十个分论坛的汇报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唐永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陈伟凯博士、《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副主编杨万东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黄彪博士、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申庆喜副教授、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海鹏副研究员、安徽工业大学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院长洪功翔教授、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栋昌教授、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谢文帅专职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直博士依次介绍了分论坛的成果和讨论情况。
最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守英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取得的积极成果,同时宣布第五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将于2024年由南京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葛扬教授代表下一届论坛承办方向各位专家学者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并从刘守英教授手中接过由吉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孙杰光研究员移交的旗帜。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