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洪银兴:公平竞争是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0-07-29

内容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5月11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路径。公平而充分的竞争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也是制定竞争政策基点。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则指的是在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资源配置以竞争为基础;(2)市场主体的培育以竞争为基础;(3)产业组织政策以竞争为基础;(4)市场秩序建设以规范竞争秩序为基础。


洪银兴7.29.jpg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的要求。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路径。

在研究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时,先要区分竞争和竞争政策。竞争是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竞争政策则是政府为保护、促进和规范市场竞争而实施的经济政策。竞争本身属于微观经济,竞争政策则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方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这需要国家实施支持和保护竞争的政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这是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在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体系中竞争政策起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结合。

公平而充分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这也是制定竞争政策基点。就如马克思所说,市场只承认竞争的权威,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的结果是效率提高,供求的平衡。所谓充分竞争,表现在:一是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更容易从一个部门和地点转移到另一个部门和地点,其条件就是马克思说的:社会内部已有完全的贸易自由,消除了自然垄断以外的一切垄断。二是优胜劣汰的竞争能够出清市场,无论是剩余的供给还是剩余的需求。所谓公平竞争,表现在:市场准入公平。市场交易公平,机会均等。相应的公平竞争的政策,表现在:不存在对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信贷优惠等。不存在所有制歧视。尤其要克服隐形的不公平待遇。

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指的是在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资源配置以竞争为基础。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说到底是竞争机制配置资源。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涉及资源流向和配置的市场选择,靠的是竞争机制。表现在各类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及其要素的自由流动。企业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自主地选择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自由进入和无障碍退出某个市场。生产什么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供求平衡取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和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之间的公平竞争;怎样生产即采取何种生产方式取决于生产者之间的竞争,由此推进技术进步并提高生产效率。为谁生产取决于各类要素市场的供求及相应的竞争,由此使最稀缺的要素得到最节省的使用,要素实现最有效率的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价格信号和优胜劣汰的竞争促使资源流向符合市场需要的行业,效率高的企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也得靠竞争的作用,竞争是转向创新驱动的动力源。基于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这些功能,国家制定的竞争政策要起到基础作用,就是要为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功能提供政策环境。包括政府退出市场配置资源的领域,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的价格放开由市场决定等。

其次,市场主体的培育以竞争为基础。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市场主体的基本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企业的自主经营与自担风险联系在一起实质是市场参与者承担竞争的结果,不仅涉及收入的盈亏,还涉及产权的收益和损失。这是对市场主体最大的激励和约束。市场主体的培育所需要的竞争政策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这里,培育市场主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在制度和政策上解决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平等地位,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大家都平等地进入和退出市场。市场竞争机会均等。既不存在对哪种所有制经济的保护,也不存在对哪种所有制经济的歧视,也不存在所有制倾斜政策。这就是所谓的竞争中立。二是对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主体地位还是主导作用都不是靠政府保护而是靠竞争来维持的。为经营困难而亏损的企业提供各种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放松等软性预算约束实际上是将企业的经营与风险承担脱钩,由此弱化竞争效应。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就是要硬化企业预算约束,促使其不是盯着国家要补贴要优惠,而是盯着市场,唯一地依靠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来保持和巩固主体地位。

第三,产业组织政策以竞争为基础。产业政策是国家引导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协调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涉及国家对产业的选择、扶持、激励和淘汰等方面的政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竞争政策属于产业组织方面的政策,不是像有人说的在产业政策以外的政策。

竞争政策在产业组织中起基础性作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对产业组织突出市场机制的自组织和选择作用。虽然产业政策反映政府意志,但是产业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竞争机制:竞争性选择产业发展方向,竞争性选择鼓励发展的产业,竞争性淘汰落后产业,竞争性建立上下游产业联系。例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这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其实现途径就不能靠行政手段,而是产业政策提出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在环保、安全、劳动者保护等方面明确严格的标准,具体的实施就要靠公平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依靠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来去过剩产能和去库存。由此去的产能和库存更准,效果更好。二是在垄断和竞争的关系上,市场上存在的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是与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方式相对立的。垄断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程度的垄断,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竞争。面对不同垄断(竞争)程度的市场产业政策会有不同的引导政策。以竞争为基础的产业组织政策要求在更大范围减少垄断。无论对哪种市场,都要反垄断行为。相应的需要完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四,市场秩序建设以规范竞争秩序为基础。竞争是否有效,关键在竞争是否有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交易有成本,竞争也会有费用。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可避免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过度竞争和竞争不足并存,血拼式会使竞争各方不堪重负严重浪费资源。所有这些无序现象都会弱化甚至扭曲竞争效应。由此提出市场秩序规范和建设问题。

有效竞争不等于竞争越激烈越有效。对竞争也要作费用和效用的分析。如果竞争费用过高,甚至达到“血拼”,高于竞争所产生的效率,这种竞争就是划不来的。降低竞争费用的机制,就是合作。竞争与合作相配合,便可降低竞争费用,从而放大竞争的效用。市场调节面对各个追求自身利益的竞争者,功能是对各个竞争者的活动进行协调,从而在各个竞争者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市场经济是竞争和合作相兼容的经济。

现代经济重视竞争,但更为重视合作。首先是兼容,不兼容就无法进入市场。其次是资源共享,得不到共享资源就不能得到规模效益。因此,维持有效竞争的市场监管,不仅需要防止企业间的“血拼式竞争”,还要促进企业间的合作,降低竞争费用。市场秩序建设以什么理论为基础?最初的市场秩序理论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秩序为中心,主要涉及反垄断破除政府保护等内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信息不完全等理论提出了建立市场竞争秩序的要求。

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又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竞争不足和竞争无序并存现象更为严重。因此,我国的市场建设重点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尤其是规范竞争行为。这意味着保证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运行效率,关键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也就是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所要求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所要强化的竞争政策包含规范竞争秩序的要求。尤其是在互联网+市场迅猛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的经济业态,特别需要建立和完善针对新经济业态的竞争秩序建设。规范竞争秩序有两方面要求:第一,克服过度竞争,降低竞争费用。第二,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上克服机会主义行为。

上述分析的几个方面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也就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强化竞争政策实际上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一方面需要一系列的制度配套,如公平竞争的审查制度等;另一方面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起导向作用。包括针对不充分竞争、不公平竞争和过度竞争所安排的制度。


本文转载于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20年6月5日)

作者:洪银兴,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文科资深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