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 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
刘伟:以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为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
以自主知识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在这一探索过程中,要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考察对象和基本方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考察社会生产方式,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中考察社会经济形态。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系列发展命题,回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需要形成基于经济实践的学术体系和思想理论,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坚持科学的方法论,进而发现“典型事实”并系统准确地描述“典型事实”。同时,需要基于“典型事实”形成相应的学术概念和基本范畴,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
2025-11-03 来源:经济纵横 -
黄泰岩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及其中国化时代化
本文针对学界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逻辑主线上存在的争论和分歧,回归马克思确立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基本思路,明确了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确立必须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等相契合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包括思想解放、政治解放、经济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等内涵的无产阶级解放,且具有阶段性,这为确立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逻辑主线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主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彰显了我们党推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逻辑主线的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
2025-11-24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 -
杨瑞龙:共享发展观下的竞争与合作机制——中国微观经济学的逻辑框架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一个扎实的微观分析基础。这一微观分析基础就是在“共享—发展—改革”三位一体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共享发展观下的竞争与合作微观运行机制。首先,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共享是中国微观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其次,发展是实现共享目标的前提条件,体现了中国微观经济学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最后,改革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中国微观经济学的实践逻辑。共享依托发展,发展呼唤改革,实现这一过程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竞争与合作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享发展成果的微观运行机制,相对应的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025-11-18 来源:经济科学 -
匡晓璐等: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党的基本方针政策指引、国有企业的支撑以及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蓬勃发展。但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改变、国内发展阶段转换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和挑战。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适应需求。解决这一问题要转变生产方式,大型民营企业通过生产方式变革,主导构建数字化生态系统;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专业化协作;在此过程中注重培育企业家精神,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新质生产力塑造新竞争优势,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11-18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人民日报] 刘伟: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22-08-31 来源:人民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守英:实现农业现代化:共同性与独特性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既立足于自身的国情农情,又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能否兼顾好这两个方面,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关键。以要素重组升级推动农业产业革命是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式现代化大棋局中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独特性的同时,推动以要素重组升级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革命,最终把我国建成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2023-05-09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邱海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及其重大意义
2023-01-31 来源:光明日报 -
[光明日报] 刘元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基石
2022-11-08 来源:光明日报


